随着经济活动继续正常化,中国的复苏范围扩大。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长将达到8.5%。随着低基数效应逐渐消减,经济回归趋势增速,预计2022年增速将放慢至5.4%。
世界银行今天发布的最新《中国经济简报:跨越复苏——迈向绿色包容性增长之路》指出,消费者和企业信心增强,劳动力市场向好,将支持从公共投资和出口转向国内私人消费。在供应侧,预计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将逐渐从工业生产转向服务业。
中国经济前景面临的风险大体均衡。在下行风险方面,尽管努力控制病毒传播,但新冠肺炎疫情如出现反复有可能会扰乱经济活动。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紧张局面和企业杠杆率高企与房地产市场膨胀带来的金融稳定性问题也有可能破坏增长前景。在上行方面,私人消费和投资更为强劲的复苏,与更强劲和范围更广的全球经济回暖一起,将支持更强劲的增长。
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芮泽表示:“随着中国的复苏得到巩固,预计宏观经济政策将从宽松转向更加中性。不过,政策常态化的步伐应当继续以数据为依据,根据中国和世界的复苏强度进行校准。”
中国面临许多中期挑战,包括人口问题、生产率增长放缓、高度不平等和社会脆弱性依然存在,以及碳密集型生产结构。尽管经济强劲复苏,但疫情加剧了其中一些挑战。
世界银行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埃卡思说:“从中期来看,政策制定者应加倍努力,推动促增长的结构性改革,引导经济走上更加绿色、更有弹性和包容性的发展道路。”
进一步实行累进税制、人力资本投资、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等一系列配套改革,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推广使用碳定价,扩大绿色投资规模,有助于支持低碳增长转型,具有广泛的效益。推动结构性改革,例如放宽市场准入,包括服务业相对封闭的市场准入,也将有助于促进竞争、鼓励创新和促进生产力增长。
主要观点
2021年中国经济将呈现强劲增长,假设疫情继续得到控制,今年经济增长有望达到8.5%。明年,随着低基数效应减弱,经济恢复到疫情前的趋势增长速度,我们预计增长速度将放缓至5.4%。
随着经济复苏的进一步巩固,预计总需求结构将继续向国内私人消费需求转变。预计实际消费增长将逐步回归到疫情前的趋势,支撑因素包括劳动力市场复苏、居民收入增加和消费者信心增强。投资也将继续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但随着制造业资本支出的回升,预计投资结构将转向民间投资,从而抵消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趋冷的影响。随着全球复苏势头增强,预计出口需求将在短期内保持工业产能利用率在较高水平。不过,2022年,随着进口增长的恢复和国际旅游的缓慢复苏,中期内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逐步下降。
尽管近期进口原材料价格上涨,国内需求回升,但预计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仍将低于目标水平,反映生产者价格上涨对消费价格的传导效应有限,以及去年非洲猪瘟疫情爆发后猪肉价格下跌的影响。
鉴于持续存在的不确定性,当局需要保持灵活性,主动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支持的力度和构成。随着中国经济复苏的巩固,预计宏观经济政策将从宽松转向更加中性的环境。但是,政策正常化的步伐应该继续以数据为基础,并根据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复苏情况进行修正。
除非通胀率超出目标以及通胀预期失控,否则货币政策常态化应审慎行事。
企业高杠杆和房地产市场扩张带来的金融稳定风险需要密切关注。公司违约率的上升可能会导致金融市场的短期波动,但从长期来看,会改善风险定价。加强企业破产框架将有助于脆弱或失败的企业有序退出,并为提高生产率释放资源。同样,一个应对不符合资本金要求的脆弱银行的综合框架至关重要,它允许那些不可行的银行退出,而不会引发银行体系的广泛蔓延。
至于财政政策,中国在中央层面有政策空间。如果私人需求依然疲弱,外部失衡加剧,决策者应该准备好维持财政支持。将更多的财政资源集中在社会支出和绿色投资上,而不是传统的基础设施投资,不仅有助于确保经济复苏和促进短期需求,而且有助于中国经济在中期实现再平衡。
除了今年的经济反弹外,决策者还应加倍努力,推动促增长的结构性改革,引导经济走上更加绿色、更有弹性、更加包容的发展道路。实现更高质量的增长需要相互加强的改革:
首先,进一步实行累进税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防止收入差距扩大,促进消费支出。
第二,更广泛地实施碳定价,在扩大绿色投资规模的同时,可以加快中国向低碳增长的过渡,到2060年实现中国碳中和的长期目标。
第三,继续开放国内市场,如进一步减少民间投资和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实施纠正包括金融市场在内的要素市场扭曲的政策,有利于改善资源配置,加强竞争,促进创新。
在“十四五”期间朝着这个方向作出重大努力,将有助于提高生产力和收入水平,实现更加平衡、消费驱动和环境可持续的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