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必先强军,军强方能国安。2020年,虽经历了疫情和中美博弈,军工行业“刚需”优势已凸显,中高速增长的业绩足够亮眼。时不我待,只争朝夕,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距离2027年建军百年奋斗目标7年,距离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15年。博观约取,厚积薄发,经过几十年积淀与投入,我国军工行业已经基本具备了“内循环”的技术基础和物质条件,未来10到15年将是武器装备建设的收获期和井喷期。军工行业迎来了黄金时代和红利期,将真正显现出其成长价值。
军工行业的需求侧和供给端正在发生若干方面的重大变化,我国国防建设和军工行业发展将迎来规模性快速增长和结构性转型升级,在数量、质量和结构三个维度都将展现出实质性的重大变化和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军费是我国军工行业的主要资金来源和物质基础,特别是军费中的装备费用,是军工行业供给主体军品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消化军工产业的主要供给产能,支持相关供给主体发展。因此,在对军工行业进行研究、分析和预测中,对军费的深入研究是必要的。
2021年的军费预算意义重大。一方面,2021年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军费预算直接反映出国家对国防建设的态度,另一方面,在后疫情时代,全球政治、经济以及军事格局不确定性巨大,多个国家公布的军费预算增速大幅增长。若捍卫国家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则国不可无防、不可不防,强国需强军、甚至需强军先行。
那么,面对“大炮”以及“黄油”,如何权衡和抉择?
考量国防开支,手中有两本账,既要算“经济账”,更要算“安全账”。根据提交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预算报告草案显示,2021年国防支出预算增长6.8%,较2020年增长0.2个百分点。作为后疫情时代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国家,6.8%是一个不低且合理的增速,2021年的国防支出预算增速较政府预算支出同比增速高出了5个百分点,创下1989年以来最大差值,彰显出国家在“十四五”期间,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将是我国国防建设的主旋律。
军费相关数据可获得性较差,且统计口径难以统一,由此带来了较大的研究难度,大部分研究机构也仅能做到浅尝辄止。在两会国防预算公布之际,我们尝试再向前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我们对全球及中国军费做了深入的比较分析,并对驱动军费增长的因素做了探讨,并结合当前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所处境况,对中国军费进行了预测,在前述基础之上,给出以下四个判断:
1、对全球军费的判断:后疫情时代经济恢复不确定性大,部分国家军费增速或脱离GDP增速;
2、对中国军费投入的判断:我国军费有望维持中高速增长,呈现出抗周期、逆周期特性;
3、对中国军费结构的判断:装备费用占比持续提升,航空航天或将成为重点投入领域;
4、对军费使用效率的判断:供给需求双向改革举措同发力,促使军费整体使用效率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