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车胎为主,C端消费占比八成。消费品与工业品和大宗商品的最大不同,主要体现在两点,一个是消费群体,一个是议价能力。轮胎一致以来,都被作为汽车零配件、工业品来看待,但从轮胎的需求结构来看,轮胎从使用场景上分,分为商用车轮胎(包括全钢胎和非公路胎)和乘用车胎。从数量上来看,乘用车胎数量占90%,商用车胎数量占10%,从金额上来看,乘用车占约60%,商用车占40%。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金额上,乘用车胎都占据了轮胎消费市场更大的份额。从销售的场景来看,轮胎又分为前装(配套)轮胎和后装(替换)轮胎,配套轮胎是汽车出厂时原配的轮胎,因此其消费场景是轮胎企业直接面向整车厂的销售,是ToB的销售模式,而替换轮胎则是在原配轮胎达到使用年限、里程或者是损坏时,选择更换的轮胎,是乘用车/商用车的使用者的消费,因此是TOC的销售模式。从世界轮胎需求来看,配套占比19%,而替换占比81%。因此无论是从销售对象还是消费场景来看,轮胎的消费中,工业品的占比更小,面向C端消费者的消费占比是轮胎消费中占比最高!

中美市场对比,在美国市场被广泛接受的中国轮胎。市场对于消费品的投资偏好,关键来源于消费品的第二个属性,即议价能力。议价能力首先来自于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可,其次是品牌的定位。我们跟踪了国际和中国7个主流品牌轮胎在中国市场和美国市场的销售表现,我们发现,中国国产轮胎的产品定位,仍然为高性价比的轮胎,其价格与国际一线品牌仍有一定的差距。从市场接受度来看,我们认为,中国轮胎已经在各个尺寸上被美国这样的成熟市场所接受,在美国市场获得认可的品牌包括中策、玲珑、赛轮和森麒麟,但在国内,中国轮胎目前在大尺寸轮胎上仍有所缺失,在小尺寸领域也已经实现了占领,但在小尺寸领域,不管是中国品牌还是国际一线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价格较美国市场价格都更低。

占领海外高盈利市场,走上品牌强化之路。中国轮胎在中美市场接受的不同,主要来自于中美轮胎需求结构的差异。美国目前仍然是世界上第一大轮胎消费大国,不管是从数量上还是从金额上,都高于中国。而国内汽车保有量已经逐步接近美国,但轮胎消费结构中,两极分化严重,仅有高端轮胎需求和低端轮胎需求,而缺乏中间层次的轮胎需求,导致国产轮胎的最大优势性价比暂无用武之地。我们认为,我国轮胎的几家龙头企业的产品,凭借高高性价比轮胎在美国的各个轮胎规格消费中均已有一席之地,且盈利能力突出。通过持续占领美国市场、盈利、研发投入、提升品牌力,将是我国轮胎品牌发展的最佳路径!

相关标的:赛轮轮胎、森麒麟、玲珑轮胎

风险因素:贸易制裁的风险,轮胎销售不及预期的风险


download

声明:本站所有报告及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用户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