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

伴随诊断起源:靶向药物推广应用催生,目前分子诊断为主流

伴随诊断为靶向药的推广应用,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治疗选择及预后检测。伴随诊断的优势在于可以为患者筛选出有效的治疗方案,节省无效治疗的时间和费用,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保证了药物安全性和疗效。在技术上看,得益于PCR、NGS、FISH等基因测序技术,分子诊断类型的研究成果和创收增长速度远高于其他方法,在肿瘤伴随诊断领域主要采用分子诊断技术。

美国伴随诊断经验:区分补充诊断概念,NGS得到快速发展

美国是第一个提出伴随诊断试剂概念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监管政策的国家。随着临床实践的发展,出现了补充诊断,其可以使用所有伴随诊断使用的技术和方法,差别在于是否与用药绑定,与用药绑定者为伴随诊断,否则为补充诊断。对FDA来说,理想方案是在药物研发的最早期就确定需要开发的伴随诊断产品,两者同时开发并同时进入市场。目前,基于NGS技术开发的伴随诊断产品得到快速发展。

中国伴随诊断现况:方兴未艾,国产替代进行时

目前,国内的伴随诊断检测平台为分子诊断平台和免疫诊断平台,且以分子诊断平台为主,我国普通PCR仪和分子杂交仪已基本形成国产可替代化。在试剂技术路径上,常采用FISH、PCR、基因芯片和基因测序法四种,其中PCR法最普遍。总体而言,我国高端分子诊断设备平台目前还严重依赖进口,实现其技术突破和国产替代,仍需长期的技术积累和创新。

行业发展动力:靶向及免疫疗法催化,政策春风助力

全球肿瘤伴随诊断市场规模逐年扩大,2019年市场规模高达37.6亿美元,市场增速稳定在20%。根据Frost&Sullivan,到2023年,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预计将占中国肿瘤市场的41.2%。此外,我国颁布了系列政策,规范伴随诊断行业扩大发展以满足民众个性化医疗需求。

伴随诊断产品落地形式:LDT与IVD模式并存,IVD模式更为成熟

与肿瘤早筛产品类似,伴随诊断服务和产品也可分为LDT和IVD形式。虽然不同伴随诊断企业在两种服务和产品模式上有所侧重,但均采取LDT+IVD的形式开展业务以同时覆盖院内及院外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与肿瘤早筛更侧重于LDT模式不同的是,伴随诊断IVD模式更加成熟。

投资建议

建议关注燃石医学、泛生子。

风险提示

政策环境风险;市场竞争风险;产品与服务研发、推广不及预期风险。


download

声明:本站所有报告及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用户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