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消费者逐步重视全球气候变迁导致的环保问题及COVID-19疫情带来的健康意识高涨,全球畜牧业及动物蛋白正面临巨大挑战,进而带动了食品行业的颠覆性变革。因其可有效填补蛋白质需求缺口的特性,目前替代蛋白风潮已席卷全球,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十年黄金机遇。除了消费端的需求驱动外,大型食品集团或初创型企业都在产品与技术创新、降本增效及消费者教育等环节对替代蛋白进行积极投资,行业整体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格局。
灵活的素食主义或弹性饮食(Flexitarian)、每周吃素1天的绿色星期一倡议(GreenMonday)等概念在欧美国家已蔚为风行,辅以亚洲饮食中培养出的庞大素食人群基础,绿色饮食理念引领了全球流行趋势,也加速了特别是替代蛋白的相关创新和商业化,其中植物蛋白肉、植物奶已成为主流消费品。
目前全球共有四种主流替代蛋白解决方案,植物蛋白作为初代产品已实现了较高程度商业化,生产技术成熟、口感更接近动物肉,且具有低胆固醇、较低水平的饱和脂肪及少量膳食纤维等营养价值优势,预计截至2025年仍将占据替代蛋白93% 的市场份额。其他类型的替代蛋白因相关积累较浅、成本较高且消费者接受程度不一等因素,导致目前发展较慢,但随着技术不断的迭代升级及政策鼓励,例如美国Eat Just于2020年宣布其细胞培育鸡肉所制成的鸡块已获得政府批准在新加坡上市,未来其他替代蛋白有望接续植物蛋白,形成新的规模赛道及投资风口。
主流植物蛋白市场前景广阔,预计2026年的市场规模将突破1,500亿人民币。植物蛋白目前已经发展出不同品类,其中,大豆作为第一代植物替代蛋白的领头羊,为目前的主流原料,无论是成本、营养价值、口感及产能等皆有优势。然而消费者仍对其致敏性、转基因风险等有所顾虑。另外一方面,第二代植物替代蛋白也已逐步发力,其中,豌豆得益于其无麸质特性及种植可持续性,有望成为第二代植物蛋白的明日之星。
随着加工技术的进步及消费者接受程度的提高,全球替代蛋白整体市场增长迅猛。然而,相比西方国家,中国的替代蛋白市场起步较晚。以植物肉举例,根据The Good Food Institute所发布的《2020植物肉产业现状》报告中所列举800多家植物肉公司,中国公司仅占不到十分之一。
2019年开始,随着植物肉及植物蛋白饮品逐步崭露头角,中国庞大的市场基础也受到国际食品巨头及私募基金的关注,投资热点逐步涌现。与此同时,国内消费市场的崛起也为替代蛋白带来新的挑战;例如,因文化及国情的差异,国内消费者对替代肉的口感及风味偏好、迎合市场趋势的不同植物基新产品研发(如避免大豆被诟病的转基因及豆腥味)以及不断改善趋近肉类生产的规模成本效率。根据GFI统计,至2030年,植物肉需将终端产品产能提升至2,500公吨,才能在全球肉类市场占有一定比例,对应的基建投资超过20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