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TOPCon溢价怎么看:刚性溢价约0.04-0.05元/W(对应面积相关BOS摊薄)+半刚性溢价约0.04元/W(对应可测量的低衰减)+弹性溢价(首年发电3%、1%分别对应溢价0.23-0.24元/W、0.13元/W,其中包含半刚性0.04元/W溢价)
a)刚性溢价:组件效率升→单位面积瓦数升→面积相关BOS成本(土建、支架等)摊薄,因此,刚性溢价易量化且下游客户可直接接受。由于TOPCon组件效率(依案例计算约21.83%)较PERC(21.05%)更高,预计TOPCon相对PERC可实现溢价约0.04元/W。
b)半刚性溢价:低衰减率对应溢价,因衰减率可定量测得,下游溢价接受度较高。以25年生命周期(年均利用时长1250h)测算,假设首年发电量持平,全生命周期内发电量增益约0.6%,假设电站端IRR持平,对应组件溢价约0.04元/W。
c)弹性溢价:高双面率+低温度系数,使TOPCon较PERC首年发电量可提升约3%;该部分溢价较软性。i)高双面率:TOPCon双面率可达80%+,较PERC提升10Pcts;ii)低温度系数:可保障升温时发电量。目前,地面电站TOPCon组件较PERC首年发电量增益可达3%,对应溢价约0.23-0.24元/W(含半刚性溢价0.04元/W)。因无刚性量化标准+后续运维权责较难明确,首年发电量增益对应溢价较软性。以终端电站认可首年发电1%增益测算,溢价约0.13元/W(含半刚性溢价0.04元/W)2022年初至今,中核汇能、国电投项目中TOPCon与PERC组件价差均在0.14元/W以上。表明终端电站已认可TOPCon为业主带来的部分发电量增益(软性溢价),看好新技术带来的产品差异化为企业带来的超额收益。
2、TOPCon成本怎么看:现有技术下,预计TOPCon组件全成本(一体化)约为1.56元/W,较PERC高0.04-0.05元/WTOPCon成本提升原因:工艺流程复杂+高银耗。流程较PERC多2-3步+高银浆耗量,使TOPCon电池设备CAPEX及非硅成本高于PERC。此外,N型硅片对纯度要求更高,现在技术下硅片良率仍不及PERC,拉低成本。a)硅片:N型薄片化+瓦数增摊薄成本,成本基本打平。成本增:硅料价格提升(约4%)+硅片端效率&良率下降(预计非硅提升30%);成本降:薄片化(可降至150um,PERC为160um)+瓦数提升摊薄辅材成本(摊薄约6%)。测算得硅片环节TOPCon成本约0.64元/W(PERC为0.63元/W)。
b)电池:非硅成本TOPCon高0.046元/W,成本增加缘于新设备CAPEX(约0.5-0.6分/W)、能耗(约0.5分/W)和高银耗(增0.034元/W,是主因)i)新设备CAPEX与能耗:TOPCon因增加硼扩&CVD设备,capex提升(从1.3亿元/GW提至1.9亿元/GW),对应折旧0.5-0.6分/W;能耗预计较PERC高10%,对应成本增0.5分/瓦。ii)高银耗:TOPCon双面采用银浆(PERC单面),单片银浆耗量约120mg(PERC为70mg),对应成本提升0.034元/W。预计TOPCon一体化电池成本总计约0.91元/W,较PERC高0.05-0.06元/W。
c)组件:瓦数升摊薄面积相关非硅成本约6%。组件封装时,胶膜、玻璃、边框等均属面积相关成本。PERC该类成本约0.47元/W(胶膜0.1+玻璃0.15+组件边框、接线盒、焊带等辅材0.22),预计TOPCon可降约2分/W。TOPCon组件端全一体化成本约为1.556元/W,较PERC的1.51元/W提升约0.046元/W。未来随良率提升+薄片化+效率提升,预计后续TOPCon一体化组件成本有望和PERC打平。
投资建议:TOPCon的产业化推进正揭开光伏电池技术变革大幕,相关产商有望享受技术溢价,重点推荐:晶科能源;建议关注钧达股份、中来股份、天合光能、晶澳科技、通威股份等。
风险提示:TOPCon溢价不及预期,受制于产业链博弈,TOPCon溢价或因市场供求关系变化而未能得到充分体现;TOPCon降本进程不及预期,若规模效应/高银耗等无法改善,则存在较大的降本难度;TOPCon市场需求和降本增效、或受疫情等外因致进展不及预期,则将显著影响相关公司盈利能力;报告中包含研究员测算,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