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国家层面的中长期规划,还是地区层面的发展规划中,“城市群”、“都市圈”、“区域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都是高频词。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等相继落地,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步伐进一步加快……

未来,中国将呈现怎样的城市群格局,城市群战略将带来怎样的变化和前景?戴德梁行研究院发布《中国城市群战略及发展深度研究》,带你一探究竟。

进入21世纪,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引擎的城市群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和分工的基本载体。城市群综合实力的进退以及城市群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都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产生愈加深刻的影响。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广阔版图上,19个城市群串起的网络几乎覆盖了所有未来发展的关键节点,当之无愧地构建起中国在新的历史阶段的空间格局,承载着新的发展逻辑与战略。

在城镇化过程中,人口、产业、物资等生产要素向大城市集聚,并进一步带来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密织的资源网推动社会以更高的效率向前发展。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由于人口急剧膨胀加上部分规划不完善,大部分中心城市都经历了大城市病的阶段。

然而,经过制定区域规划、建设新城、产业转移、构建交通网络等多重举措,这些大城市病在发展中逐步得到解决。实际上,不论具体措施如何,加强中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的联系,通过功能疏解、人口迁移实现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都至关重要,这也自然而然催生了“都市圈”的形成。在都市圈发展的带动之下,区域内成长起来多个连绵的中心城市,规模庞大的城市群最终形成。

当前我国各个城市群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除长三角、珠三角等发展相对成熟以外,大部分城市群仍处于培育阶段。而通过加快发展都市圈来拉动更大范围的城市群的发展,也是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的关键一环。《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显示,6条主轴、7条走廊、8条通道将五大核心城市群紧密连接,从各方位均可实现与核心区域的便捷连通,这对促进全国范围内的南北互动、东西交融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大改善区域间发展的不均衡。

城市群将在全国生产力布局中逐渐发挥战略支撑和增长极点的作用以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长江中游、成渝等五大城市群为代表,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在产业升级、制度创新、科技进步等领域发挥引领带动作用。2020年,五大城市群GDP总量达57.1万亿元,占全国的56%;地均产值5,265元;人均GDP达9.5元,与全国相比高出约2.5元。

人口向城市群和中心城市流动的极化效应也将愈加显著城市群也因此成为集聚人口的重要载体。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五大城市群2020年末总人口为5.95亿人,在全国占比41.23%。过去十年间增加的人口总量为5,213人,占居全国增量的72.34%

纵横交织的交通路网奠定城市群发展基础——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14.63万公里,覆盖大约99%的20万人口及以上的城市,轨道上的城市群正在加快成型。

公共服务的差异是影响人口流动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心城市往往因为集聚更多的优质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而增强人口吸附能力,未来城市群的发展将伴随着公共服务一体化程度的提升

城市群相互协作,有望促进经济协调发展进而改善我国长期以来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局面。

随着我国城市群建设的推进,构建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城市群内部一体化发展、打破原有行政边界是接下来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此间,政府推动及区域合作组织的努力将发展发挥出更大的促进作用


download

声明:本站所有报告及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用户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