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公开市场首只债券发生违约至今(截至 2019 年 1 月 15 日),债券市场共有 105 个主体发行的 242 只债券发生了违约(仅为银行间、交易所交易的债券),涉及违约的债券本金规模达 1946.28 亿元。观察历年违约情况,我们发现债券违约的现象在 2016 年、2018 年较为突出,新增违约主体数量以及新增违约债券规模相对较大,其中又以民企居多,国企违约相对较少。此外,债券违约分布于各个行业,并无明显的行业特征。本文详细梳理了 2018 年以来的 45 个新增违约主体(其中众品食业和康得新为 2019 年违约)债券违约情况。

◆ 2018 年债券违约概况

2018年以来的金融严监管叠加政府债务严监管对企业的经营和融资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前期政策宽松条件下部分企业大量融资,负债扩张较为激进,然而该模式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无法复制。债务到期时外部环境的变化使得企业资金周转困难,2018 年债券集中违约的现象较为严重,有 43个新增违约主体。受市场风险偏好下降、规避情绪加重的影响,民企特别是中小民企抵御风险能力较差,因此在集中违约周期中最为“受伤”。除民企外,上市公司也是 2018 年违约的两个关键词之一。我们在前期的报告中曾提示,股票质押和受限比例较高、通过大幅举债以及投资并购实现资产规模高速扩张、新增借款过大的主体值得警惕。

◆ 债券违约后续回收情况

债券违约后的追偿存在诸多难点,足额偿付的时间以及回收率是我们最为关注的。从偿付时间来看,国企债券违约后足额偿付的平均时间为 121 天,非国企债券的平均偿付时间为 123 天。从回收率来看,定义回收率=偿付的本息额/违约的本息额,整体回收率(各个主体违约率的算术平均值)为37.15%,国企为 36.33%,民企为 37.48%。


download

声明:本站所有报告及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用户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