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末,经过对 LightSpeed Research 全球样本库进行的数据收集和在线调查,《中国企业海外形象调查报告 2017(东盟版)》(以下简称《调查报告》)发布。该调查报告显示,“一带一路”倡议在东盟地区的认知率达到 70%,其中有 33% 表示比较了解。过半数的东盟受访民众认可中国企业对当地经济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提供了更便宜的商品,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和新的资金投入。

东盟受访者看好中国经济形势

新风向 新商机

土生土长的中国广西人欧奎,到越南经商已有20 余年。在他看来,自己从事的服装加工贸易如今正契合了“一带一路”倡议中“产能合作”的方向。从最初自己办企业到现在做成产业平台来发展,欧奎意识到“越南现在最不缺的就是工人和工厂,最缺的是订单和管理”,根据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到越南做生意的需求,他转变了经营策略。

“从 2016 年起,我就不在自己的企业里过多地扩大生产规模,而是把精力放在提升效益方面,希望把好的设备和软件、面料提供过来帮助越南扩大产能。”欧奎告诉本刊记者,“我们已经形成一个产业链,上游就是中国的一些服装公司,我接订单以后,由我的平台发到下面的越南服装厂,目前在越南帮我们加工服装的人数将近1万人。”在做大服装产业平台的过程中,欧奎还发现了印染工业区的商机:“印染工业区的概念,就是把环保产业往越南转移。”他介绍,其平台通过与越南的企业集团配合协作,一个占地约 2 万亩的印染工业区已展开招商。

“一带一路”倡议在东盟的认知率

一带一路”倡议在东盟的认知率《调查报告》显示,东盟受访民众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对地区经济和全球经济、全球治理都具有积极意义。“一带一路”倡议在贸易合作和互联互通上的认可度最高,且他们认可较多的是“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增强沿线国家的投资贸易合作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不过更多的越南受访民众也认为“一带一路”将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东盟各国政府在内外政策的制定和推行方面,受制约的因素比中国政府要多得多,我们切不可以中国的政治体制运行模式去理解这些东盟国家。”在中国东南亚学会副会长曹云华看来,“一带一路”倡议能否得到沿线国家的响应和配合,不仅仅取决于经济因素,还有各国国内不同的政治考量。

欧奎对此显得比较乐观,他认为,随着越南政府在公开场合承认“一带一路”倡议,以及陆续开展的许多“一带一路”与“两廊一圈”的对接活动,今后“一带一路”建设在越南将会得到迅猛的发展,同时会迎来投资,包括收购越南企业。“越南也在学习中国,规定在 2020 年前把越南尚有的几百家国有企业全部退股,我觉得这是很大的机会。”欧奎说。

“一带一路” 共享共荣

从《调查报告》中可以看出,东盟受访者普遍看好中国的经济发展形势。超过六成民众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对本国的经济会起到积极影响。在中企与东盟合作方面,旅游业、基础设施和加工制造领域最受期待。那么,中企沿“一带一路”走进东盟,要如何实现服务共享,产业共享?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需求也不一样。还有国际合作中相对获益与绝对获益的分配,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各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曹云华说。

北京国发长城智能科技研究院,是中国“一带一路”建设领导小组的基地,主要承接政府间的合作推进,以及双边和多边的谈判机制,为企业和政府之间提供双向的规划服务和重点项目,以及战略研究咨询。

最受期待的合作领域

“我们在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合作、特别是东盟的区域合作的时候,签过很多协议。最后我们关心的是它什么时候落地,怎么样才能落地。”该研究院院长袁兵博士说,为促成协议落地,研究院需要完善政策的支撑体系,健全服务产业促进的体系。

“我们在建立区域化的合作中心。这个合作中心由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包括行业协会、商会,以及知名企业家、政治家等各界人士组成,由政府引导,通过实际市场的配置工作来开展。”袁兵向记者介绍道,这相当于把政府服务的平台延伸到国外第一线,直接开启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府和企业之间、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绿色合作通道。

从经济影响到文化实力构建

《调查报告》选择了 159 个在东盟地区有业务经营、产品销售的中国企业为调查对象,覆盖能源、互联网、装备制造、金融、家电、交通运输、电信运营、信息技术等 14 个行业。通过考察企业在责任、公平、可信、成功这四个维度的表现来综合评价企业形象。

总体上看,中国企业在东盟地区的各维度得分高于在其他地区的得分。需要注意的是,其中,东盟受访民众对中国企业成功维度打分最高,对责任维度打分在这四个维度里则是最低的。东盟受访民众认为,中国产品最突出的优势是价格便宜,最大的不足是假冒伪劣产品过多。调查显示,中国企业需进一步提升危机公关能力。而主动融入当地社会和文化是中国企业需提升的方向。

东盟受访群众对中企的各维度打分

中国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同行评议专家官锡强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提到自己为柬埔寨和缅甸官员们讲授中国创新驱动的主题课程时,与缅甸学员互动的一件小事。“缅甸的一位官员,对中国的支付宝和共享单车很感兴趣,但他也有疑惑:中国发展这么快,会不会成为新的‘超级大国’?既然中国有这么多智能制造,中国产品为什么还存在假货?”官锡强认为,这恰恰体现出,在“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中国企业的崛起不应仅是经济事件,更应该是文化事件。中国企业目前可能不缺产品和技术,但文化软实力是中企最大的“软肋”。

东盟国家对中企印象的变化

官锡强表示,“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企业不仅要“走出去”,更要“走进去”;不仅要卖产品、占市场,更要遵守中国与东盟的法律;不仅要提升自我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整合能力,更要重视知识产权的维护,做到有品牌和品牌价值,并且这种品牌魅力是可持续的。

“‘一带一路’倡议不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而是要与世界分享中国和平发展的成果。”曹云华认为,东南亚是最大的海外华人的聚居地,“一带一路”倡议在东盟的实践中,这些华人是不容忽视的文化使者和建设力量。

来源:《中国—东盟博览》杂志

:林芊芊

download

声明:本站所有报告及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用户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