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交通领域电动化的进程中,中国、美国和欧洲在电动乘用车领域的累计市场占有率超过了90%,无疑是该领域的三大巨头。正因为如此,这三地的电动汽车市场近来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本篇推送的文字部分将在充电基础设施、电池生产、电动汽车技术、电池技术方面对三地进行量化对比。此外,视频部分将对中、美、欧的轻型电动汽车的市场趋势进行分析,包括国内市场、出口市场以及地方市场。
正如视频里提到的,以及下图所示,中、美、欧三地电动乘用车的国内市场发展趋势各不相同。中国在短短十年间就培育出了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以及全球最多的电动汽车发展先进城市。三地之中,美国市场虽增速最慢,累计销量最少,但是也有较多城市电动汽车销售活跃。欧洲市场的增速和累计销量长期趋于前两个市场之间。但在2020年的前八个月里,欧洲市场开始发力,市场渗透率迅速上升到8%左右,远超中国。个别欧洲城市的市场渗透率格外抢眼,如挪威城市卑尔根和奥斯陆分别以67%和64%的市场份额在2019年排名全球第一和第二。
1、充电基础设施
三地之中,中国的公共充电桩数量增长最快,欧洲次之,然后是美国。中国拥有最大的公共充电桩网络(2019年底,超过50万公共充电桩),超过全球总量的50%,高出美国和欧洲公共充电桩数量的总和。然而,庞大的充电桩数量并不意味着理想的车–桩比。虽然中国的车–公共桩比(8.5比1)低于美国(17比1)的比例,但一些欧洲国家的电动汽车–公共充电桩比例更低(如法国:7比1;德国:5比1;以及荷兰:4比1)。
2、电池产量
中国正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电池生产地,与此同时,近五年多以来,美国电池产量的全球份额波动明显,欧洲的份额显著降低。基于轻型电动汽车电池供应商的总部所在地统计,装配中国产电池的电动汽车的销售份额从2012年的不到10%增长到2019年约50%。其他两地产的电池,目前在全球的销售份额相对较小。
3、电动汽车技术
过去五年里,中国纯电动汽车的平均电池带电量虽然显著增加,但整体提升速度仍略慢于美国和欧洲。尽管中国纯电动汽车电池容量从2013年的35千瓦时/车增长到2019年的44千瓦时/车,但仍旧低于美、欧市场现在的水平,且一直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美国的相应指标从2012年的27千瓦时/车,增长到2019年的69千瓦时/车,一直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近年来,欧洲市场的相应指标也有大幅提高,不过在全球平均水平附近上下浮动。
4、电池技术
中国正在快速从磷酸铁锂(LFP)电池向高能量密度的镍钴锰酸锂(NMC)电池过渡,而在美、欧两地,镍钴锰酸锂和镍钴铝酸锂(NCA)电池正逐渐成为主流。全球来看,锰酸锂(LMO)电池曾经是世界的主流产品(除了在中国),但后来,电池技术逐渐地向镍钴锰酸锂和镍钴铝酸锂电池过渡。随着电池技术的改进和消费者对更长的续航里程和更强的功率的需求,富钴和富镍电池正在被大量使用,以满足更高的电池性能预期。中国对短程电动汽车的接受度高于其他国家,因此磷酸铁锂电池曾一度在中国电动汽车电池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这可能是由于城市出行需求较短以及镍和钴的相对短缺。
5、报告主要内容小结
整体来看,短短十年间,中国发展培育出了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消费市场,同时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生产国,基本建成了本土化的电动汽车供应链体系,关键原材料能够实现自主供给,电池供应链体系更是远远领先于美国和欧洲,并在充电桩安装数量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因2019年财政激励措施减少等因素,2020年上半年,中国电动汽车市场渗透率被欧洲赶超;中国电动汽车品牌在全球市场上仍缺乏品牌竞争力;中国在动力电池包管理、氢能存储、燃料电池生产和运行以及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的动力总成控制等领域所持有的专利较少;商用卡车市场的电动化进程仍处于萌芽状态等。
尽管中国站在了全球汽车电动化变革的前沿,但这条路并不平坦,且尚未达到终点。中国仍需适时调整和完善其长期发展战略以及中央和地方各级政策。电动汽车的技术和市场均在持续变化中,这就要求中国继续保持相关政策的动态调整,以期在不远的将来实现其在产业发展、出行变革、能源安全、空气质量和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各项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