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移动支付网发布《2020年中国支付业跨境与出海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主要从线上与线下两个维度,解析当下支付行业跨境与出海的现状与未来。
跨境收款火热,银行、支付机构争相入局
近两年,中国跨境贸易规模不断攀升,许多企业争相出海。特别是2020年新冠疫情下,进一步提升了全球线上购物的需求,外贸成为了许多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在此背景下,全球购物网站亚马逊逆势增长,其第二季度净销售额达到889亿美元,净利润52.43亿美元,创下历史单季最高纪录。当季亚马逊平台出售的商品订单猛增57%,网上销售额增长49%,增速均为去年同期的三倍多。
跨境电商的火热,使得银行、支付机构、初创公司都不断的加入到跨境收款队伍当中,竞争加剧带来费率大战、合规凸显等一系列问题,但同时老玩家已经占据了足够大的市场份额,增量市场竞争尤为激烈。
2019年4月,国家外汇局发布《支付机构外汇业务管理办法》(汇发〔2019〕13号),即“13号文”,要求满足条件的机构提交备案申请,支付机构跨境外汇支付业务由试点到转正。经移动支付网市场调研显示,截至2020年11月初,此前获得跨境外汇支付业务试点许可的30家支付机构中,已有20家(具体名单,详见《报告》)通过备案。并且已经有部分支付机构直接“下海”,推出跨境收款产品。
另一方面,在政策鼓励下,银行也在跑步进入跨境收款行业,先后有中信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宁波银行、稠州银行等金融机构发布相关产品,且费率保持在0.2%左右,对于优质跨境电商,大部分金融机构会有更加优惠的政策。
在此格局下,银行、支付机构以及原有的国内外跨境收款企业,在不同的维度,以不同的切入方式,在跨境收款领域形成竞争。
线下支付出海遇阻,潜力巨大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深化,加速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国支付巨头也加速拓展海外市场,从服务出境游的中国人,逐渐过渡到服务本地市场。与此同时,大量的中国支付产业链上下游以及海外华人初创企业,将技术、产品、服务、模式、人才带向全球,掀起了全球从卡基支付向账基支付转型升级的浪潮。
但疫情影响下,支付出海受限。自2020年2月起,中国民航港澳台和国际航线客运量几乎归零。航班管家发布的《2020上半年民航数据分析报告》显示,2020年上半年国际(地区)航班121548架次,同比降少74.4%。
而在疫情之前,2019年我国跨境游市场规模达到1.55亿人,跨境游客境外消费超过1338亿美元,这意味着帮助境外商户对中国跨境游客进行收款,也是一个近万亿的市场,潜力仍然巨大。
以银联、支付宝、微信支付为代表,中国的移动支付出海正在加速。主要服务中国人出海的同时,正在不断下沉,服务本地市场。
银联方面,截至2020年11月,全球已有179个国家和地区支持银联卡,其中61个国家和地区开通了银联移动支付服务,境外14个国家和地区落地了约90个银联标准电子钱包。
支付宝方面,在线下支付受理方面,2019年9月公布的数据显示,已经支持56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用户超过3亿。
微信支付方面,截至2020年1月,微信支付跨境业务已合规接入60个国家及地区,支持16个币种的直接换算,超过1500个机构进驻,覆盖了百万家境外商户。
与此同时,由于合规问题,越南、俄罗斯、尼泊尔、缅甸等国都在不同程度的封禁过微信支付与支付宝。而在国际政治影响下,印度、美国等国也对两大支付巨头有打压动作。
此外,随着支付巨头出海步伐的加快,支付产业上下游出海也更加勤快,其中就包括POS厂商。
报告》统计,2019年,全球POS出货量(含MPOS)前20名有14名为中国大陆厂商,前10名有8名。在这前20名的全球出货总量中,70.56%由中国大陆厂商提供。全球POS总出货量中,有67.32%为中国大陆厂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