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张铭研
在科技的加持下,各行各业日新月异。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疫情虽然给实体经济按下“暂停键”,但供应链金融的创新步伐却按下了“加速键”。
为更好地帮助中小银行推进供应链金融创新,抓住产业金融发展大势,与广大中小企业共同应对疫情挑战,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深圳)联盟、金融壹账通和我方《贸易金融》杂志成立课题组,历经近6个月的时间调研、报告撰写及专家评审,在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指导下推出《中国中小银行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以期通过对科技赋能的全方位解读,指引中小银行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在当前日益复杂的环境下逆袭突围,破解困局,迎来属于自己的新蓝海。
《贸易金融》杂志主编、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生态联盟秘书长张志强表示,“我们作为专注贸易金融、供应链金融、小微金融、财资和交易银行等领域的专业媒体,牢记专业媒体的使命,十年来持续对供应链金融行业进行研究与报道,并在每一年召开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发布《中国供应链金融年鉴》,推动、见证了中国供应链金融的创新和发展。”
供应链金融:根植于产业,繁茂于科技
围绕帮助中小银行创新发展供应链金融的主题,《报告》内容分为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现状、中小银行在推进供应链金融中的痛点、中小银行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上的破局之道,以及供应链金融的未来趋势与竞争布局等四大板块。以理论结合案例的形式,为转型期寻找发展方向的中小银行提供了多重实践经验,是其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参考。
在科技的加持下,供应链金融行业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新产品、新模式不断涌现,行业效能持续升级。对于行业的整体趋势,《报告》指出,目前供应链金融已经完成了中心化、线上化、平台化发展,开始向智能化演进。
不仅如此,供应链金融的参与主体、惠及范围、风控特点等都进入了全新阶段。
如果说供应链金融是一颗大树,科技是滋养其枝繁叶茂的阳光雨露,那产业则是其植根的土壤。
随着我国“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在全国范围内聚集、迁移和重构,必将带来新一轮的产业大发展,这意味着将为区域性中小银行带来更多优质的核心企业及上下游资源。届时,产业与金融在融资、平台建设、产融整合重构等多方面将有深入的合作点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小银行也将迎来重大的发展机遇。
四大痛点:风控能力弱、产业场景缺乏致供应链金融发展受困
在机遇面前,很多中小银行都已跃跃欲试,试图用科技拓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边界,但受到资源、规模、资金、政策、科技实力等因素限制,它们中的大部分在供应链金融的发展道路上不免步伐踉跄,落后于人。《报告》通过详细调研,总结出中小银行发展供应链金融的四大痛点。
其一,获客痛点。
由于自身竞争优势和风控能力的不足、获客手段匮乏,以及金融科技公司的创新入局等原因,致使中小银行面临核心企业客户少、新客户拓展困难、老客户不断流失等获客困境。
其二,产品与服务痛点。
由于产品逻辑、产品形态未及时转变,中小银行在目前供应链金融产品的布局中,存在着“客户所需,非我所供”“敏捷服务,非我所能”等供需错配问题。
其三,科技痛点。
由于科技投入的资金体量不足、技术高速迭代之下难以平衡科技应用的成本和效率、核心人才难招难留等原因,造成中小银行科技能力不足。
其四,生态共建痛点。
要将供应链金融做大做强,除了推进产业与金融的融合,更重要的是更多机构的协同参与。数据生态和信用生态的构建,不仅是中小银行亟需的,更是未来中国供应链金融得以快速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这些痛点归结为两点,
一是需解决风控问题,二是需解决产业场景
,导致供应链金融还无法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有力抓手。《报告》显示,当前超6成的二级以上供应商无法获得贷款,处于供应链长尾端的中小企业融资缺口近12万亿。
破局之道:科技+产业为供应链金融发展注入双重动力
在详细分析了痛点的基础上,《报告》指出,中小银行供应链金融的破局之道须抓住两个关键,一个是以科技赋能供应链金融的风控突破,一个是以产业赋能供应链金融的场景突破。
《报告》明确指出,中小银行的风控突破,必然要依靠科技的助力。《报告》还详细列举了每种新技术对风控的作用:大数据可助力获客、信用分层;区块链可实现多方验证,锁定共识;物联网可通过万物互联获取多维信息;人工智能可以利用各行业专家为客户服务。通过对技术的综合应用,可助力中小银行突破当前面临的风控瓶颈,逐步建立起更安全、完善的风控体系。
如网商银行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客户画像”分析、平安银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平安好链”供应链金融平台,都是中小银行以科技赋能供应链金融,有效提升风控安全、增加获客量的经典案例。
《报告》同时指出,单一技术难以完美解决全部实际问题,对各类技术的综合应用才更符合银行稳健发展的要求。
在风控突破的基础上,结合产业形态及特点实现场景突破,是中小银行发展获得快速发展不可或缺的另一大助力。
随着产业不断向纵深发展,金融成本、融资成本等逐渐成为阻碍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不少大型企业开始尝试有效注入金融资源、推动产业价值传导。由产业端发起的供应链金融,是结合产业形态及特点而建立起来的有效风控,可实现产业资源和金融资源的高效整合,不仅可提升金融资源在全链的可获得性,还能提升产业价值,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报告》认为,想做好供应链金融业务,最核心的还是对于风控理念的把握以及结合产业的实际应用,以全链条的视角、抓住上下游融资需求及资金闭环,就可以创生出适宜的供应链金融产品。
《报告》列举了几个中小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利用新技术打通供应链全流程,将传统被认为“不能放款”领域变为供应链金融受惠群体的案例,对于业界是很好的启示。
趋势:“产融结合”浪潮下中小银行借力科技创新升级
在提出破局之道后,《报告》还前瞻性地总结了供应链金融行业的未来趋势。《报告》认为,供应链金融大发展是未来的必然趋势,“而大发展的前提,是金融回归实体经济的使命感;大发展的助力,是金融科技的不断落地;大发展的质量,是全社会共同参与下的信用生态的构建”,未来的供应链金融,将以产业金融形态走向十万亿融资大市场的中央。
中小银行如何在这波浪潮中找到自己的新蓝海?对此,《报告》建议,中小银行借助科技创新升级,彻底改变传统的公信贷体系;积极投身信用生态的构建,营造良好的产业氛围,形成经济有序发展的正反馈机制。
竞赛已悄然开启。在未来供应链金融的赛道上,谁能在“产融结合”的大趋势中率先布局、结合科技、创新风控,谁就将在相关垂直行业获得独一无二的先行者优势,并在接下来的金融供给侧改革中掌握先机。
两会之际,新策群涌,希望无限。《贸易金融》杂志、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深圳)联盟和金融壹账通以这份《报告》诠释中小企业、中小银行面临的全新机遇和重重挑战,期待能够以先进的科技力量、创新的发展思维,助推中小银行发力供应链金融,深度参与产业升级,帮助中小企业突破自身发展的高度、广度,共同迎接时代的馈赠。
整个报告共63页,内容满满,现将目录给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