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疫情与流动性成为今年资本市场关键词。2020年医药行业上涨46.91%,跑赢沪深300指数26.20个百分点,在28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四。疫情与流动性成为今年资本市场的关键词,为了应对疫情对经济带来的影响,各国央行大量投放流动性,从而带来全球乃至国内长期流动性宽松的局面。因此我们看到,在疫情“新常态”下,医药行业作为疫情受益程度较高的板块获得明显超额收益,而以食品饮料为代表的基本面有着较高确定性的板块在流动性充裕的背景下迎来一波明显的估值抬升。
疫情虽未结束,但春天已经到来。全球疫情仍在蔓延,以及国内疫情不断出现反复,新冠疫苗将是防控疫情最有效手段之一,我们相信疫苗的上市将使得这次新冠疫情得到真正控制。现在全球已有德国BioNTech研发的新冠疫苗已在英国、加拿大等国家获批上市,美国FDA发紧急授权允许辉瑞/BioNTech的新冠疫苗用于在16岁及以上个体,而国内国药集团的灭活疫苗已在在巴林、阿联酋等国家获批上市,而国内也已提交上市申请,根据专家预计将于12月月底获批上市。
行业政策“常态化”,医保基金腾笼换鸟大势所趋。医保目录一年一次的动态调整通过及时谈判将高价值的创新药纳入医保目录,以“以量换价”方式加速了创新药的放量;自2018年底起,国内已陆续展开了三批四次带量采购,平均降幅均维持在50%以上,近日第四批全国药品带量采购已经拉开帷幕,国家带量采购进入常态化;2020年10月16日,国家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文件》,高值耗材全国集采正式拉开序幕。
创新药热潮持续,行业供给快速增加。2015年以来,医药创新鼓励政策层出不穷,医药创新上升到国家高度,创新药研发迎来政策春风。随着科创板及港交所放开未盈利生物医药企业的上市以及创业板注册制的推出,资本市场中医药企业的供给快速增加,在市场资金有限的背景下投资只能优中选优,这就更加考验投资者甄选优质医药股的能力。在国内创新药的热潮下一定要回归理性,要关注真正具有临床价值和创新属性的公司。对于一些“伪创新”以及所谓的“医药落后产能”将逐步边缘化以及淡出资本市场视线。投资策略:未来随着疫苗的上市,疫情将真正进入尾声,对于2021年来讲,2020年疫情明显受益的标的在明年要降低预期,后疫情时期可以重点关注那些受疫情负面影响较大的公司,其2021年的业绩恢复值得期待。另外在医保目录谈判及集采等政策常规化的背景下,我们要更加关注政策的边际变化,对于企业来讲,则需关注其产品的竞争格局的变化以及研发管线的价值。因此在目前较为复杂的医药环境下,我们挖掘出以下赛道供投资者参考:
单抗:国产开启上市之路,国内市场将迎来快速发展期。目前国内单抗研发较为火爆,参与者众多,尤其在PD-1单抗及热门靶点明星单抗类似物领域。国产单抗即将进入竞争激烈阶段,我们认为研发技术实力较强、管线丰富、梯度合理、进度较快,生产规模较大及成本控制能力较好的优质企业更具竞争优势。
疫苗:国产重磅品种陆续上市,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国内疫苗行业将长期处于高景气状态:(1)二类疫苗是行业主要利润来源,为自费疫苗,渗透率低,未来市场空间巨大,且该类疫苗不占用医保基金,被纳入带量采购的可能性较小;(2)行业监管进一步升级,集中度持续提升,未来将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3)疫苗技术加速迭代升级,重磅产品陆续上市,国产创新已成为推动行业市场持续增长的支撑点。
医药外包大势所趋,CXO显著受益于创新药热潮。随着国内药政改革,创新药迎来黄金发展期,特别是国务院出台药品上市许可人制度,允许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与生产企业相分离,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专业分工,直接利好CMO企业以及临床CRO企业。2020年新冠疫情带来延迟复工及临床招募放缓等因素,均对CRO企业的业务带来一定影响,不过随着疫情进入尾声,CRO的业绩将逐步恢复。CRO行业受益于国家鼓励创新的大环境,将长期处于景气周期。
零售药店渠道价值有望提升。在公立医院没有建立合适的补偿机制之前,医院本身并没有动力降低药品的收入份额。但是随着新医改政策的进一步推进,医药分开的政策会逐步落到实处。以带量采购为例,集采的推进有望加速处方外流的趋势,作为医药产业链下游重要的终端,零售药店的渠道价值显著提升,特别是那些未中标厂家对药店渠道更加重视。而长期来看药店随着处方外流的加速,其渠道价值将得到重新的认识,不仅仅是流过来的处方增量,其作为线下入口的流量价值将更加凸显。
风险提示:
行业政策风险、药品安全风险、研发风险、业绩不达预期风险、医疗事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