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全局看此刻:什么是需要重新审视的,什么是仍然坚信不变的
2022上半年疫情让中国科技创新面临了一次艰难的考验。投资事件数量和投资规模来看,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大量科技企业估值倒挂。相比之前资本竞相追逐、推高独角兽,今年另一类企业更加火热,成为资本和政府竞相追捧的香饽饽,那就是专精特新。
从中国科创板、北交所、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PE倍数走势图可以看出,PE倍数呈现持续剧烈震荡的状态,迟迟无法走向稳定。这说明市场的不确定性仍然很大,投资市场走向确定性的迫切度在提高,同时也说明市场仍然处于缺定义,缺标准,缺认知的状态,亟需形成中国模式。
可以说,2022年,中国科技产业投资走到了一个分水岭,价值导向与估值模式亟待重新定义。
中国社会正在从全面小康向共同富裕转变的历史进程中,共同富裕带来的是新的路径,新路径呼唤新资本,新资本需要新逻辑,科技产业投资机构需要清晰界定科技资本的变与不变。需要重新审视的是资本是否对补产业链短板有帮助,是否与国家宏观政策相向而行,是否符合社会利益,从而规避无序扩张的领域,向产业链短板进军,向有益于社会的领域进军。
2、新分类
甲子光年通过系统的问卷调研和全面的数据统计分析,从科技投资机构的募、投、管、退四个核心业务环节梳理出关键要素,然后基于这些关键要素进行类型划分,以便于为新体系新坐标下的投资机构提供一个更新的观察视角。
于是,我们从科技投资募投管退四大核心环节设定分析维度,通过对14个关键因子的聚类分析,发现当下投资机构可以划分为三大类型,这三大类型在14个关键因子的表现程度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新体系新坐标下,甲子光年将新的三大类投资机构命名为:PLG导向型、ESG导向型和政策导向型。
从关键因子的表现来看:
· PLG导向型,更注重市场化要素,关注投资赛道和产品服务,注重投资回报,注重投管退环节
· ESG导向型,注重ESG的投资机构,收入来源中有政府补贴,注重投资产品,注重推动回报
· 政策导向型,注重政策风口的投资机构,注重新募基金符合政策风口,关注技术方向投资,注重投后服务
根据甲子光年调研数据显示,当下投资机构中,有50%属于PLG导向型的投资机构,27%为ESG导向型,23%为政策导向型。这说明,当下科技投资机构已经有一半转向为注重ESG和政策的因素的投资机构。事实上,我们从行业交流中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到,未来科技投资机构正呈现逐步由PLG导向型向ESG导向型或政策导向型投资机构转变的趋势。
3、投资机构的新评价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一二三线机构类型的画风,也可以有其全新的内涵:
一线机构:引领者
引领产业链,并敢于定义赛道;投资范围广,敢于全产业链布局,有实力带动产业链发展;敢于重仓产业链短板,参与强链补链
二线机构:卡位者
专精深耕某些垂直赛道;适当的产业链布局及资源整合
三线机构:跟进者
跟进战略,纯财务投资
4、科技投资的大律
从科技产业的内生属性看:产业集群的胜利才是真正的胜利。
甲子光年通过长期对数字经济的研究与洞察发现:
· 数字经济的内在属性:企业难以单打独斗,必须结盟制胜
· 数字经济的内生结构:产业难以散装发展,必须跨链打通,跨学科打通
· 数字经济的实践方向:从基于业务和个体价值的合作,升级为基于数据与统一价值 的协作
· 数字经济的作用效果:不单改变作业模式,而是基于生产关系与生产要素调整产业结构从线性结构到网状结构
· 数字经济的先发优势:谁先厘清产业卡位,谁先整合资源,谁才能更靠近数字经济核心生态位,从何获得主导角色身份
总结来说,从科技产业的内生属性来看,科技产业集群话的胜利才是真正的胜利。只有建立科技产业的内循环集群,才能建立相关产业的中国特色模式,才能实现产业自主与共赢。
从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看:我们亟需一场无冕之王的集体突围。
青山常驻:心有所护,不畏远行;该坚守的永远要坚守
青山常驻,指的是该坚守的永远要坚守。历史的钟摆总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背离普世价值一定会被反噬,推动普世价值(更好、更快、更强、更和平)才能真正赢得未来。无论不同赛道细分规律如何演变,价值为矢、需求为王,被市场所最终接纳的一定是真正推动产业变革与进化的企业。参与强链补链、带动共同富裕、以共同体的心态前行,这是已经写定的趋势。心有所护,就不害怕道路险远。
江水东流:集涓为流,轰然成势;该发生的一定会发生
江水东流,指的是该发生的一定会发生。很多专精特新的企业很小,做的没有那么快,但自有其不可或缺价值。中国科技产业不是靠一家公司做起来的,不是一个惊天动地的大问题,而是无数个千丝万缕的小问题。集涓为流,轰然成势,只是大部分看到涓涓细流,不相信成势的可能,这说明还是不够理解全球科技产业版图中的东方特征和中国模式。
集涓为流终成势,海纳百川方为王,中国模式正在呼之欲出,东方可以“定义自己的王”。
“青山常驻,江水东流”,不仅仅是一个活动主题,是真正意义上甲子光年对市场大周期的判断和信念——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从无序到有序,从少数人的路到大多数人可以享受科技的红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有自己的信念,我们也应该有底气定义自己的王。
坚守价值不意味着不敢打破和重塑。中国科技产业的评价体系一定要自生长出来。整个市场已经在不断验证,从copy from USA走向东方可以在科技产业中“定义自己的王”,这需要的是勇气和魄力,而这种勇气和魄力的背后是【新动能→新体系→新坐标】的理性逻辑,这是一定会发生的未来。
中国面临的答卷
回望历史,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市场是一张白纸,中国企业只需要做“填空题”,从全球市场引进一个模式然后落地即可很容易取得成功。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很多全球市场的成功商业模式被引进,这时中国企业面临的是“选择题”,需要从众多的商业模式中选择一个容易成功的模式,然后获得成功。
而今天,国内企业已经无法通过简单的引进全球成熟商业模式就可以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中国企业已经告别过去做填空题、选择题的时代,开始进入做论述题的时代——以中国模式,给世界以回答。
定义自己的王,然后王天下
在需要回答“论述题”的阶段,若仍坚持从全球外循环体系中引入模式,将无法适应中国市场内循环的特征。因此,我们不能贪恋往昔的禀赋,无论企业还是机构,都应该跳出原有的体系,勇于在内循环体系中逐步建立、验证、构建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模式,再将这些模式界定清晰、成功应用,而后推向全球市场,向全球输出中国特色模式,逐步培育出基于中国模式建立的新的全球模式,从而构建出一个基于中国特色模式的全新外循环体系,并在取得成果后再次反哺向中国内循环市场。最终,我们将抵达一个全新的、和合共生的,中国特色的内外双循环体系。
这条道路,就是跳出原有体系,定义自己的王,而后“王天下”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