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诞生“人工智能”一词以来,距今已有60年。在这期间,虽然人工智能涉及的不同学科、不同技术发展起起伏伏,但人工智能整体上一直处于不断增长的趋势。
什么是人工智能?
计算机科学理论奠基人图灵在论文《计算机器和智能》中提出了提出了著名的“图灵测试”——如果一台机器能够与人展开对话(通过电传设备),并且会被人误以为它也是人,那么这台机器就具有智能。
人工智能之父之一的马文·明斯基则将其定义为“让机器做本需要人的智能才能够做到的事情的一门科学”。
而代表人工智能另一条路线——符号派的司马贺认为,智能是对符号的操作,最原始的符号对应于物理客体。
人工智能企业
全球人工智能企业集中分布在美国、中国、英国等少数国家,三国企业数量占总数的65.73%。
中国人工智能企业主要集中于北京、广东及长三角(上海、江苏、浙江)一带,占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总数的84.95%。四川虽然数量不及上述三地区,但明显高于其它省市。
人工智能企业的主要应用领域
人工智能研究成果
全球人工智能专利数量,美国、中国、日本位列前三,且数量级接近,三国占总体专利的73.85%。位列第四的德国人工智能专利数量仅为中国的27.8%,美国的16.8%。
北京、上海、广东为中国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分布的三大中心,与中国经济的分布区域特点相吻合。北上广浙苏五省市占总体的59.62%。
全球与中国人工智能专利在细分领域上的分布大体上相似,机器人、神经网络、语音识别及图像识别占主体部分。
对比人工智能细分领域TOP5的专利数量,中国与美国有四项相同。前五项占总体的80%以上。
从细分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上,机器人与计算机视觉呈现高度相似的趋势,这与两者间的高度相关性有关。诸如机器人、计算机视觉等应用层专利,增长幅度更快,也更易受外界影响。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进入平稳期。
2011年之后,中国在这些领域有显著的增长。诸如机器人、计算机视觉等应用层专利,增长幅度更快,也更易受外界影响。相较于全球而言,中国相关专利还处于增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