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资产管理行业来说,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
近期中国的金融市场可谓是风声鹤唳同波澜壮阔共存的一个阶段。 一方面,金融市场上出现了一系列的负面信息,中美贸易战的担忧,各种P2P公司的“爆雷”,股市、汇市也出现了大幅的调整,一瞬间各类资产都成了众矢之的,引起了投资者的普遍担忧。另一方面,政府监管推行的一系列的规定和指导意见,把资产管理业务的规范性和风险防控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从长远来看,其对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都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资管新规”的落地标志着资管行业迈入了一个新时代,它建立了统一的监管思路与标准,划清了资管各方的法律与信用的边界,使得资管行业回归管理职能,让投资者真实地承担其应有的投资风险。同时“资管新规”也宣告了一个时代的落幕,所谓的“保本保兑付”的中国特色结束,也让很多投资者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彷徨和焦虑,躺着挣钱的日子将一去不返。在这种混沌的状态下, 资产管理更应该不忘初心、回归本源,即基于财富的托付和信任做资产的合理化配置。中国资产管理市场的未来走向一定是全新的转化:资产长期化、债权股权化、全球配置化、投后专业化、科技赋能化。
为什么资产要长期化。把资产拆分为“资金”和“资产”两个词来看,资金和资产的匹配就是资产管理的核心要素。过去数年,绝大多数的中国投资者在持有资金的心态上,表现出显著的短期趋利性。而短期的心态往往会缺少有远见性的战略布局,在这种心态下的投资会受到市场的波动性和政策的不确定性影响而产生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用最短时间以最小成本获取最大利益”这种非理性且不符合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则的需求本应该被引导和教育,然而为了迎合这种需求并短期攫利,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不负责任的平台和产品来投其所好。病毒似的营销和眼花缭乱的产品描述诱导大量不明所以的投资者被圈入其中,正所谓“你惦记别人的利息,别人要的是你的本金”。
产是指拥有的具有商业和可交换价值的东西,这种定义简洁明了的指出了其价值属性。资产长期化中的“长期”并不指的是时间长,不是说设计了一款十几二十年的产品就代表你做了长期化配置,这只能说是产品的存续期长。这里的“长期”是指资产的价值属性的长周期性和可持续性。举个例子,A和B两人分别购买了一套房子作为自己的资产配置一部分。A的配置理论是该房子具有价格洼地,持有一段时间后等房子增值后卖掉获取增值收益,因为毕竟过去的十年内房子一直呈现增长的势头;B的配置理论是该房子具有出租价值,在持有的时间内通过出租的租金收益减去持有房子的成本后的净收益是正收益。这里的A的资产配置观就是短期的,因为他考虑的是短期的获利方式,甚至可以称为“投机”,但他忽略了包括利率上升、交易税率、政策调控等的不确定性因素对房产价格的影响,所以一旦出现极端情况下便容易出现损失。B的资产配置观我们可以理解为长期的, 因为他考虑的是长期的经营价值,虽然短期内不会有机会获取极高收益,但是在出现极端情况下可以保证相对的安全。这里不去谈租售比、税率等的因素,仅从理论的角度来进行对比,相对于A来说B更具有“投资性“。 这种”资产长期化“的观念应该是投资者具备的最基本的一条信念。